菲律宾,作为东南亚的一座海岸城市,充满着异域风情。其在饮食、服饰、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极具民族特色,也让许多人对其更加好奇。在融入了西班牙与美国的文化与生活方式之后,菲律宾被称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但是这种西化结合了东南亚式的贫瘠与茂盛之后,也带有仅属于菲律宾的特质。衣食住行大概可以凸显一个国家特有的文化,菲律宾既有亚洲文化色彩,也有西方文化色彩,二者的融合,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特色风俗习惯。
(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服饰
菲律宾的服饰不同于现代的服装,独具民族特色。菲律宾男子的国服着装一般是巴龙装,也就是一种表面绣有镂空图案的衬衫。而女子平常所穿的则是「蝴蝶装」菲律宾人的着装服饰特点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在16世纪前后,此时的菲律宾人的着装一般是以丝质和棉麻着装为主。此时的男子所穿的衣服一般为无领短袖,被称为「康岗」,而下半身则是用一个叫作「巴哈」的布裹住腹部。男子的服饰颜色一般以蓝色和黑色为主。到了21世纪,菲律宾人的着装则有了明显的阶级之分。上流社会的人士着装一般以西装和领带为主,而女子一般以无袖的裙装为主。平常人的着装则主要以衬衫和无领连衣裙为主,还有部分老人偏爱麻或草做成的拖鞋。
(二)多元化的饮食文化
菲律宾的饮食和菜系一直以来被大众归入了东南亚菜系的范围。但是,受被西班牙殖民的影响,菲律宾的饮食文化与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家的菜式相比而言具有较大的差别。菲律宾饮食习俗受到拉美裔、中国人、美国人等的影响,并与本地烹饪风格相结合,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三)复杂双面的建筑风格
菲律宾的房屋建筑风格丰富多彩,具有东西方结合、现代与古老并存的主要特征。有些建筑具有十分明显的古典欧洲哥特式建筑色彩,有些建筑是代表美国文化的现代化建筑,有些建筑却仍然受中国建筑的影响。东南亚传统建筑风格从中国古代建筑承袭而来,但配上了东南亚标志性的尖顶之后,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菲律宾的建筑风格总体上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相似,喜欢在建筑和设计中使用鲜艳的颜色;但受西方文化影响,又更注重稳定感。其深褐色与原木材质的基调,加上彩色的配饰和芭蕉装饰,形成了菲律宾现代小建筑的混搭风格。除去本身就为富裕阶层服务的高端消费类场所,菲律宾的大公共空间建筑也体现了当地的开放性与新潮性。对于法院、教堂这些人们已经形成固化印象的公共建筑,菲律宾用更新颖的方式,展现它们高大之外的灵活性。
(四)成为国家象征的交通工具
在菲律宾的街头,随处可见的代步工具是绘满奇怪图案的吉普小巴、摩托车改造的载客突突车、摩托车改造的运货车、自行车改造的拉客车。成为国家象征的吉普尼车对这个民族作出了恰当的诠释。这些车本是二战时美军留下的吉普车,几乎等同废铜烂铁。而在菲律宾,它们却被精心打扮起来--车身泼上各种色彩,装饰有宗教图案和体现乐观情感的涂鸦,成为城市里繁忙的交通工具。他们以拥挤的座位和色彩缤纷的装饰而闻名,并成为菲律宾文化和艺术的主要象征。像吉普尼车一样,菲律宾人常常在面对他们生活中黯淡前景时都付之一笑或报以鬼脸。不论发生什么,他们都爱一句口头禅「Bahala na(顺其自然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